邵漢儀:新二〇一五共識:一個中華,互不否認,和解共榮

邵漢儀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改自刊載於中國時報「名家觀點」(民國104年1月12日)與聯合報「民意論壇」(民國104年1月19日)之兩篇投稿文。)

 

日前柯文哲質疑「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再度引發兩岸熱議。二十二年來,類似的質疑聲不絕於耳。除非是少數兩岸專家,都很難說清楚其內容。究其原因,「九二共識」原本刻意的「美麗模糊空間」,過於模糊。而民進黨始終否認「九二共識」存在,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姑且不論柯P是否因政治素人或因反對而提出質疑,當台灣內部未凝聚共識,如何與對岸有共識?因此,柯P提問兩岸是否能以新思維尋求新共識,不無道理。事實上,對岸曾伸出橄欖枝。

Read more

譚偉恩、洪銘德:治理暖化的新途徑:裂解模式

譚偉恩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銘德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摘  要

 

為什麼目前氣候治理的全球模式會成效不彰?因為它提供的合作方法背離了主權國家的需要,沒有認真考慮暖化的問題在本質上所具有的特殊性。國際社會因為對於氣候治理普遍存在著一種迷思,相信只要有政治意願和以科學為基礎所提供的減碳目標,就足以抑制暖化,導致忽略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

本文在檢視傳統全球暖化治理機制的缺失之餘,建議一個務實可行的替代方案—裂解模式;這是一種以碳排大國為基礎的特定雙邊或有限多邊合作模式,不但可以提供發展中國家相對具體的減碳誘因,而且能促進南北國家在調適與緩解氣候變遷上的務實合作。最近美中形成的《氣候變遷共同聲明》便屬一例。

 

關鍵詞:裂解式途徑、氣候變遷、氣候治理、碳排放、核能

  Read more

張愷致:走出多邊談判的泥淖?淺談美中溫室氣體排放協議

張愷致*

在APEC會議期間,美國和中國針對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共識。根據協議,美國承諾在2025年時,其碳排放量應該較2005年標準排放量減少26~28%;相對的,中國則承諾減緩其碳排放量,並以2030年為其碳排放量上限,此外,中國亦承諾在2030年時,20%所使用的能源將來自如太陽能或風力等再生能源。美中之間針對溫室氣體減排達成協議,引起了很大的震撼,除了因為中國一改其先前認為歐美等國應對溫室效應問題負最大責任,而拒絕隊溫室氣體減排做出具體承諾之外,部分原因更在於中國和美國此全球二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共同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出承諾,讓人對未來全球共同對抗全球暖化看見了新的曙光。縱使有評論者認為照美國和中國協議內容,並無助於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2度內(暖化溫度應控制在攝氏2度內為各國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所達成的共識),亦有認為此協議至少開啟了合作的可能,也為停擺多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規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Read more